

2004年下半年开始有腹泻
2004年9月,做胃镜,正常
2005年1月,肠镜,结果诊断:肠道多发性息肉病。
肠镜检查发现:肛门通过顺利,直肠黏膜无殊,乙状结肠至升结肠近回盲肠部,见不计其数的大小不等的息肉,最大约0.5*0.5cm左右,表面糜烂,黏膜充血明显,接触易出血,升结肠横结肠各活检一处。
病理切片诊断:“乙状结肠”粘膜慢性炎绊息肉样改变,并***浅溃疡形成。“升结肠” 粘膜慢性炎,粘膜层灶***样改变。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克隆氏病或肠结核。
2007年1月,肠镜,结果诊断:溃疡性结肠炎? 多发性假性息肉。
肠镜检查发现:肛门通过顺利,升结肠以下见大量大小不等约0.3*0.7cm的带蒂息肉并见粘膜桥及溃疡疤痕形成,直肠粘膜充血少许糜烂,盲肠粘膜尚光滑,血管纹理清晰,未见溃疡及新生物。回盲瓣呈唇状,阑尾孔半月形,回肠末端未见异常。
病理切片诊断:结肠粘膜慢性炎。
2007年3月,肠镜治疗,结果诊断:溃疡性结肠炎,多发性假性息肉高频电灼治疗。
肠镜检查发现:肝曲以下见大量大小不等约0.3*0.5cm及架桥样息肉,粘膜未见明显糜烂,大的用圈套器高频电灼,基底无渗血,回盲瓣呈唇状,阑尾孔半月形。
2007年11月,肠镜复查,结果诊断:结肠多发性息肉,溃疡性结肠炎。
肠镜检查发现:肛门通过顺利,直肠粘膜无殊、乙状结肠至升结肠近回盲部粘膜见不计其数大小不等息肉,最大的约0.5*0.5cm,表面糜烂,其中为升结肠最明显(活检)。升结肠以下见粘膜桥及溃疡疤痕。回盲瓣呈唇状,阑尾孔半月形。
病理诊断:“升结肠”炎性息肉。
2007年11月,小肠钡剂造影
X线所见:常规立体腹透:两膈下未见明显游离气体影、未见明显充气扩张肠腔及液气面。
口服钡剂:食道未见明显异常征象,胃呈形,张力幽门开放自然,十二指肠未见异常征象,钡剂经十二指肠,1-6组小肠,约到达末端回肠,并经回盲瓣入回盲部。钡剂通过各组小肠顺利,未见明显狭窄及充缺影,小肠黏膜显示良好,分布规则。
2008年1月,为了排除家族史,父亲做了大肠钡灌造影,是正常的,未见到息肉。
目前症状:一天拉二到三次,有时大便略为成形,大都未成形;饭后拉肚子较为明显。
用药情况:2007年1月做肠镜后开始服用:肠炎宁、培菲康、柳氮磺吡碇。(其中肠炎宁和培菲康服用到今年6月份停,柳氮磺吡碇服用到9月20日)
2007年9月25日停用柳氮磺吡碇,改用贝乐司(一天三次,一次两立)。11月26日停用。
9月25日开始服用培菲康一个月。
11月12日开始服用三盒米雅。
11月26日:肠胃舒胶囊、珍珠胃安丸、铝碳酸镁片、复方消化酸胶囊(服用十天)
11月26日:美常安、枫蓼肠胃康颗粒、华迪
从12月15日开始停药。
最需要专家回复的问题:①息肉应该切除吗(升结肠)?②我下一步应该如何治疗?